第 96 章(【落荒而逃】...)_盛唐小女官
笔趣阁 > 盛唐小女官 > 第 96 章(【落荒而逃】...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 96 章(【落荒而逃】...)

  三娘走后,李腾空就和她爹商量去蓝田县清修的事。如今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道观,她想修行多的是地方能修行,所以并不担心到了那边不好找落脚点。

  李林甫:“………”

  虽然已经有了这个女儿可能出家当女冠的认知,可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有点发愁。没想到郭家三娘来这一趟,竟还把他女儿哄去蓝田县了。

  仔细想想,这也是好事一桩,好歹有熟悉的朋在那儿照应着。

  李林甫道:“我先派人去打点好,你总得把晦日过了再去。”

  李腾空点头。

  李林甫喜欢权势也喜欢享受,每天只要睁开眼就是在琢磨怎么揽权和享乐,很难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出这么个万事不过心的女儿来的。

  也就碰上那郭家三娘时才鲜活一些。

  李林甫很快便派人去辋川一带物色适合自家女儿修行的道观。

  天宝二年的正月,没下什么雪,一直都是天清气朗的好天气。

  三娘把该拜访的亲朋好都拜访了一遍,并将自己请张婆婆雕的闲章送到每个人手里。

  闲章这种东西就是写诗作画后随意盖着玩的,不算特别正式,不过每一枚的图样三娘都画得格外用心,是以李白他们拿到以后都觉得挺喜欢。

  年初李白被李隆基召到兴庆宫喝酒,李白还把三娘送他的印章拿出来显摆了一番,说这是天底下独一份的。

  李白这人就是这样,旁人对他好,他就对人掏心掏肺,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,哪怕对方是皇帝也不例外。

  偏李隆基还真就吃他这一套。

  天底下守规矩的人可太多了,偶尔出个不守规矩的他便觉得格外鲜。

  就连读着李白对外吹嘘的“归来入咸阳,谈笑皆王公”“王公大人借颜色,金章紫绶来相趋”,李隆基都觉得特别有意思。这样赤诚而热烈的一个人,放在身边总是很开心的,从前便没有人敢拿着什么东西到他面前来说“这是天下独一份的,连你这个当皇帝的都没有”。

  李隆基拿过李白那枚“独家闲章”瞧了瞧,发现确实别致得很,印纽雕的是座崔巍高山与忽隐忽现的盘山栈道,取的是李白那首《蜀道难》中的“青泥何盘盘”之意。小小的印纽竟能把青泥栈道展现得这般细致,着实十分难得!

  要不是它实在精巧至极,李白也不至于到了御前都拿出来得瑟。

  而印文是三娘所写的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。

  在遍地都是法名家的盛唐,三娘这手字当然称不上冠绝一时,可她从小受贺知章、钟绍京、颜真卿等人的熏陶,写出来的字瞧着就是叫人觉得特别顺眼。

  李隆基也觉得顺眼。

  只是听李白说什么“专门为我做的”,李隆基心里又有些不得劲:好歹他也是着这小孩长大的,从前可没少给赏赐,怎地这家伙送李白印章不送他?

  正巧这时候李林甫来求见,李隆基便问他有没有这“天底下独一份”的宝贝。

  李林甫当然没有,不过他见他女儿摆弄过,便如实说了。

  这小姑娘一点都没把他当宰相,登门那是从不带礼的,从小只和他女儿往来。要不是偶尔出入时撞上了,估摸着都不会寻他说话!

  李隆基听后心里是有点满意的,当皇帝的哪个喜欢底下的官员沆瀣一气?要是人人都走宰相门路去了,他这个皇帝就危险了。

  李隆基笑道:“这么说来不独我没有,你这个当国相的也没有。”

  李林甫道:“臣岂止是没有,臣女还和臣说要去蓝田县那边清修,当真是连女儿都被她拐跑了。”

  李隆基见李林甫脸色发苦,哈哈笑道:“可惜她不是个小子,不然也算是一桩良缘。”

  李林甫道:“臣也这么觉得,这要是个小子,怕不是早就被人抢去当女婿了。”

  既然聊到了三娘,李林甫便顺势和李隆基说起蓝田县那桩案子以及《蓝田县志》的事。

  别人去当县尉都是去熬资历的,三娘这倒好,不到半年就闹出这样多的动静,连萧戡那小子都跟着他长进了。

  萧戡算起来是李隆基的外孙,李林甫夸起他来不吝溢美之词。

  李林甫还是很懂得揣摩李隆基心思的,专拣李隆基听的说。

  这么聊了小半天,李隆基果然十分开怀。

  到处都喜气洋洋地探亲访,东宫却有些沉寂。

  年前李俨的婚事因为武惠妃之死耽搁了,入冬后太子李瑛又一病不起,婚期便一直没再定下来。年后太医对太子李瑛的病情束手无策,建议让皇孙成个亲能不能冲冲喜。

  一般到了这个地步,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。

  太子妃忍着悲伤筹备李俨的婚事,要是太子李瑛真没了,那李俨接下来三年都不能成婚了,还不如赶早把人迎进门,省得越拖越久。

  总得为以后做打算。

  皇家婚事基本不用本人操心,李俨只需要出个人就好。他在太子病榻前侍疾数月,人起来有些消瘦,得知婚期后便越发安静了。他正月十就成亲。

  三娘是从李俅那儿得知这个日子的,不免和李俅说道:“到时候不是休沐日,怕是回不来了,你帮我多喝两杯。”

  说着她还将为他们兄弟俩雕的闲章一并给了李俅,这是每个亲朋好人手一份的年礼物,绝对不会漏了任何一个!

  她的假期只剩一天,李俨她怕是不能见了。她和李俅还好,都还没开始谈婚论嫁,不用特意避嫌,李俨却是马上要大婚了,这段时间总得避忌一些。哪个嫁娘愿意听到自己未婚夫婚前与别的未婚小娘子私下见面?

  三娘不会仗着自己和李俨从小一起长大就什么都不考虑。

  有句老话说得好,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!

  李俅也没让三娘去见见李俨,只嬉皮笑脸地说道:“放心吧,我不会昧下我哥那份的。”

  三娘听后也笑了粉扑-儿文=~學)。

  又让李俅多宽慰李俨一些。

  生死这种事谁都说不准的,如今李俨也要成亲了,说不定一切都会好起来。

  李俅点头。

  三娘在长安多待了一天,初七傍晚吃过饭后便出城去了。

  不出意外又在灞桥那儿见到了萧戡,这次他没有蹲在那儿吃胡饼,见到三娘便麻溜上马招呼三娘快走。

  仿佛有狗在背后撵他似的。

  三娘奇道:“你怎地走得这么急?”

  萧戡跟三娘大吐苦水,说起他过年这段时间的遭遇。

  先是长辈让他演绎一下自己如何捉拿人贩子。

  接着又让弟弟萧复说说都读了什么,开始讲些“你你弟弟你再你自己”之类的屁话。

  这几天登门的亲戚多了,见他长得越发高大英武,一个两个都问他婚配了没,还说自家女儿长得贼拉好、表哥表妹亲上加亲之类的,纷纷要他赶早挑一个娶了。偏偏他娘也不拦着,笑吟吟地人拉他当女婿。

  太可怕了,真是太可怕了。

  三娘乐道:“人家要给你牵红线,又不是吃了你,你用得着落荒而逃吗?”

  萧戡道:“我可是要浪迹天涯的游侠儿,娶妻生子做什么?这牵红线的说法挺在理的,有了家室还真跟被绑了根绳子似的,上哪都不自在。”

  三娘听得直点头:“我也这么觉得。”

  萧戡得意洋洋:“对吧,你也是这么想的吧,这就是英雄所见略同!”

  两人边说边往蓝田县方向骑行,想趁着天还没黑赶回蓝田县。

  狄县尉他们离家远,元正七天假不够归家的,所以这几日县中都是他们在坐镇。

  三娘一回来,卢氏就找了过来,说是正月是不是要开始展开招生宣传了。她们手头已经拿到蓝田县这批“兵嫂”的名单,除了那些个有办法逃避兵役的乡绅富户,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男丁在服劳役和兵役。

  县中的劳役都是离得近的,比如在驿站跑腿之类的,平时好歹还能回家,兵役就真的是离家千里万里了。

  越是了解这些情况,卢氏便越觉得采薇学堂的创办是极有意义的,至少表明朝廷不是常年让男丁到战场上送死,朝廷对于这些保家卫国的好男儿还是很关心的,会好好对待他们留在家中的妻儿。

  三娘道:“有姐姐你们坐镇,想必所有人都愿意来。”

  别县令、县尉在别处不算什么大官,在县中百姓来那也算是蓝田县一片天了。如今这些官夫人亲自坐镇采薇学堂教她们识字算数,有多少人不想来呢?

  事情也如三娘预料的那样,消息由里长传达到本里以后,名册上有名字的人基本都报名了。

  还有些人来旁敲侧击,想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家孩子的名字也登记上前。这可是像县学一样由县中财政以及商贾资助来维持的学堂,兵嫂们去上课是不必花钱的,谁不想去!

  只是采薇学堂从一开始便敲定了招生群体,一时半会是不可能面向所有人的,所以这些到不要钱想来碰碰运气的人都被劝回了。

  有些东西大家都没有,自己心里头便不会有念想。结果忽地有一部分有了,那剩下那些没有的人便开始焦虑起来了。

  尤其是自家妯娌间平时是最较劲的,平时自家男人在身边,对方男人不在,难免就觉得自己底气更足些。虽不至于欺负对方,心底却也觉得自己胜了一筹。

  可现在人家要去识字了,还是官夫人亲自教的!

  人家以后认了字,学了算术,还结识了官夫人,说不定管家的事就落到对方头上了。

  而且不仅人家识字,人家儿子女儿也能早早上学堂,那差距可就不仅是一星半点了!不说别人了,就说自己要想给儿子娶媳妇,是挑大字不识的,还是挑能识字算数的?

  一时间满城人心浮动。

  甚至有妇人半夜醒来着自家睡得像猪一样沉的丈夫,都忍不住在心里犯嘀咕:这家伙怎么就没被选去从军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